9月5日至6日,南城子考古队邀请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美玲博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钟华博士、王辉博士来考古实习工地调研,并为正在实习的同学们开展了科技考古学术讲座。
郭美玲博士以“铁质文物的科技分析及保护研究”为主题,系统解析了冶铁技术发展脉络、块炼铁冶炼法与生铁冶炼法的技术内核,以及通过金属学分析铁质文物成分与工艺的原理,并对南城子城址出土的铁器初步保护方法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钟华博士做了题为“葡萄、苜蓿与天马——植物考古所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的学术讲座,以新疆吐峪沟高昌回鹘时期佛寺和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辽上京城址出土的相关植物遗存为例,从植物资源利用视角解读文明交流,让同学们学会从古代植物遗存中了解到文明的传播与诸种影响因素。此外,钟华博士和王辉博士还分别对工地土样的采集、浮选工作和环境考古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指导。


同时,我们组织考古工地师生赴宁安市参观了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公园,并实地观摩学习渤海上京城考古工地的发掘和资料整理情况,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安考古工作站的科研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这一行程丰富了同学们对渤海国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对历史时期都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有了深入的体验。


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不仅让师生深入掌握考古与历史研究的方法,更激发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传承的责任感。未来,我院南城子考古工地的师生将继续通过学术与实践的双向联动,带领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阐释更多文明密码。(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