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学院新闻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学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中俄联合搜寻苏军烈士遗骸】以历史的名义 唤醒今天的记忆
2015-06-02 19:42  

  

 

在5月12日启动的中俄首次联合搜寻在中国境内牺牲的苏军烈士遗骸活动中,一支年轻的专业队伍牢牢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是本次搜寻考察团中唯一的中方代表——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队。目前,任务已进行过半,考古队主要协助俄方进行搜寻、挖掘等田野作业,并依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在搜寻发掘中向俄方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考古,一门在大多数人心中充满了浪漫色彩与神秘气息的学科。提起它,人们往往与奢华富丽的陵墓、湮没于荒漠的古城、触及满目的珍宝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些虽和考古有关,却与考古科学乃至这门学科存在、发展的应有之义相去甚远。我校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段光达介绍:“现代考古学研究的内容不仅仅是文物鉴定与收藏,而是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代社会结构与演化、审美观念及宗教信仰等,从而复原文化历史,复原人类过去的生活方式,阐明文化发展的进程与意义。”考古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人们认识“过往”的大门。考古工作者在历史的天空下行走,在不同的时空现场穿越,为今天唤醒记忆,为历史送上解读。
    参与考察和搜寻烈士遗骸,可以说,是现代考古学在专业实践以及服务社会生活、经济建设乃至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同时也为这门学科赋予了新的神圣使命和时代意义。此次合作的达成,基于我校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长期以来与俄方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与考古专业本身所具备的雄厚实力、丰富的考古实践经验亦是密不可分。
    我校考古学专业于2008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考古学本科专业和硕士学位点,以“注重实践教学和文化遗产管理教学”、“突出东北地方与黑龙江民族特色”而见长和著称,培养了一批从事田野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文物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国考古学》《考古学史》《考古学技术》《田野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等,在全面、系统搭建起考古学专业知识理论框架和学术体系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学科内涵、专业价值的理解与认同,在“释古”与“考古”的科学曙光中自主学习,自觉成才。
    据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考古学专业系主任王乐文介绍,学院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全时渐进、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模式。除在主干课开设实验内容外,学院还结合学期内理论课内容组织学生赴地方博物馆、文物管理站、考古发掘现场等地考察实践,先后参加了“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山西运城大河口墓葬群和吉林市古扶余遗址的发掘,广泛开展博物馆专业实习;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文物考古爱好者协会”,将考古知识讲座、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在课外铺开,营造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良好学风氛围。与此同时,学院下大力气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先后与黑龙江省博物馆、民族博物馆、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七三一”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等14家单位合作建立了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以此为平台,既锻炼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经验,更培养了黑大考古学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使命意识。
    目前,搜寻苏军烈士遗骸的工作正在牡丹江市穆棱县火烧山地区展开。由我校考古学专业9名师生组成的团队,凭借扎实过硬的学识素养、认真严谨的专业态度、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受到了两国政府以及俄方搜寻队的高度认可。正值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开启了两国关系史上首个联合搜寻项目,这是对所有在那场正义之战中牺牲的英灵的告慰,更是对当下所有热爱并珍视和平的人们的鼓舞。这一“联合”,同时也印证着在“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巩固和深入。考古队成员、我校考古专业2011级学生李登峰说:“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考古学是一把认识过去的钥匙,握着这把钥匙的人将要承担起‘把历史告诉今天’的使命。通过参与此次搜寻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比以往更深、更透彻地理解和认同了这个使命。”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