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学院新闻 | 党群工作 | 学生工作 | 学术交流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正文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学科简介之考古学硕士点
2015-06-14 15:20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考古学硕士点

 

黑龙江大学是省内唯一拥有考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2011年,考古学科被教育部评为硕士一级学科,继吉林大学之后成为东北地区第二个考古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目前,本硕士点主要开设三个方向:北方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研究。

 

一、培养目标

 

1、北方考古方向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第一外国语。培养在考古学有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教育和管理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管理、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1)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正确使用历史文献、搜集处理考古资料、独立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考古学理论功底(研读中外基本的考古学理论名著)。

 

3)培养学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考古资料及其有关史料进行独立研究,并且能够言之成理,得出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

 

2、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向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系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门技能,掌握文化遗产领域的系统知识及其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从事本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培养学生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本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去处理资料、提取信息,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关注文化遗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并应用于自身研究。

 

3、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研究方向

 

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掌握文化遗产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能够独立承担有关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硕士研究生。

 

1)培养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承传、管理等领域,具有掌握基础理论和使用、考察史料文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搜集、整理资料及修复图像资料的能力,掌握归纳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科前沿信息,研读相关学术性文献资料,并明确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二、培养优势、特色

 

(一)培养优势

 

本硕士点建点时间长,导师学历高、研究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厚,指导学生经验丰富。学校环境优越,图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先进,研究条件好。

 

本硕士点科导师队伍职称高、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共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包括《文物》、《考古》、《民族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光明日报》、《装饰》、《美术观察》、《艺术评论》等国家级重要学术期刊10余篇。先后主持厅局级以上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

 

本硕士点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频繁。每年平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6人次,邀请国内外学者讲学5人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联系密切。2013年,与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国立示范大学历史系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教学和科研上展开深入合作。

 

本硕士点一贯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素质。本硕士点拥有考古学综合实验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陶艺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还先后与黑龙江省博物馆、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4家单位签订了共建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协议。

 

(二)研究特色

 

   研究内容突出地域性,注重对北方民族考古、东北工业遗产以及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  

 

1、北方考古方向

 

1)侧重我国北方地区考古和黑龙江流域考古。

 

2)注重学科交叉。重视文献及民族学资料和方法,强调以考古资料为主导,把有关文献记载视为古代的“民族志”,客观看待古代民族史问题。

 

3)注重与俄罗斯的交流。同俄罗斯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有着长期交往,特别是同远东地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保持传统的密切合作关系。

 

2、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向

 

侧重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尤其是在回音古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上独树一帜,并向近现代工业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方向发展。

 

3、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研究方向

 

侧重对黑龙江流域以原始信仰文化与艺术为代表的北方民族特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早期图文符号、音乐、戏曲、居住、器物、手工艺、服饰造型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和保护。从艺术学的角度揭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艺术内涵及价值,抢救、保护和承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黑龙江非遗研究人员和传承人。

 

 

三、课程体系及导师队伍

 

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层次。学位基础课本硕士点三个方向是相同的,开设中国考古学通论、考古学史和文化遗产学概论三门课程,兼顾三个方向特点,注重基础。在学位专业课层次,各方向针对性开设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北方民族民间美术等课程,着重理论提升;在选修课层次,各方向根据硕士导师研究课题及其专长,开设有关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侧重个性培养。  

 

2师资队伍

 

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硕士点目前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人,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拥有硕士学位。在学缘结构上,这些导师分别毕业于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多所院校,别具有考古、物理、艺术等方面的学科背景,十分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

 

为增强师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我们还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博物馆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聘请刘晓东等省内外知名考古学者为研究生授课。

 

硕士生导师石岩教授,是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博士,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教育部项目和黑龙江省社科项目各1项。长期致力于北方青铜镞、东北铁器的研究,著作的《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是学界对整个北方地区青铜镞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

 

硕士生导师王乐文副教授,是吉林大学考古学博士,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先后荣获黑龙江省社科二等奖等各级科研奖励9项,承担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课题10余项。现已完成学术专著2部,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硕士生导师余雁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全国艺术科学基金专家评委、黑龙江省社科联艺术学理论专家评委、黑龙江省教育厅、文化厅科研项目评审专家、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先后出版著作4部,主编教材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持厅级以上项目7项,其中教育部项目1项。

 

硕士生导师吕厚均研究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对中国回音古建筑进行研究,先后在《文物》、《自然科学史研究》和《中国科学基金(英文版)》等国家级刊物发表相关论文近1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文物局专项课题各1项,为我国回音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毕业后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考古研究的投入力度,公众对考古的关注与渴求越来越强烈,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由此导致各地考古专业人才的缺乏。就黑龙江省的情况看,目前省内各地隶属于文化厅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共约有200多个、考古研究所1个、地市级文物管理站13个、县级文物管理所65个。但地方文物管理所平均拥有的专业人员才仅有2人,甚至尚有3个县没有专业人员。而且,全省200多个博物馆中有近一半是近些年新成立的,严重缺乏考古学专业人才。因此,考古学专业硕士在就业前景上还是比较乐观的。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